中国财经新闻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财经科技 > 正文

财经科技

“BAT”不投资无问芯穹新增多家人员

腾讯   科技   创业   投资   百度  
财经网 2023-12-08财经科技
百度腾讯又投大模型企业了!大模型是不是有点多……

无文新琼成立于今年5月。 其业务范围包括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、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、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。据官网介绍,无文芯琼致力于提供AGI算力解决方案。 基于吴琼大模型能效优化工具包,提供包括NVIDIA、AMD、海光、天数等在内的多种加速算力云服务,创始团队成员来自清华大学电子系及领先的互联网/AI企业。

最新持股信息显示,腾讯百度、经纬创投、真格持股比例及最终受益股均为1.952%; 智普AI持股比例及最终实益股份均为0.651%。

“BAT”不惜投资

近日,OpenAI首席运营官布拉德·莱特卡普(Brad Lightcap)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,人工智能最被过度炒作的部分之一是它“可以一举带来实质性的商业变革”。

Lightcap 指出,许多公司接触 OpenAI,期望生成式 AI 能够解决许多问题,大幅削减成本,并在业务陷入困境时带来增长。 他表示,虽然人工智能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,但“永远不会有一种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彻底解决这些问题”,而且该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。

自从OpenAI的ChatGPT引爆全球以来,大型模型今年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。 随着百度“文言易信”、阿里巴巴“统一钱文”、商汤科技“日日信”、科大讯飞“星火”、腾讯“魂源”等大型模式的相继发布,半年内全国进入“100+”模式年。 “模范”战争。

就连Lightcap也认为,人工智能仍处于实验阶段,尚未成为关键工具和应用的一部分。 “BAT”在不断升级自身大型车型的同时,仍在投资大型车型初创企业。

早在3月底,西湖新辰就正式宣布完成数百万美元Pre-A轮融资。 据介绍,本轮融资领投方为百度创投,现有股东凯泰资本、西湖教育基金会可持续发展平台参与投资。 易白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。 此时,百度文心一言发布还不到一个月。

5月底,百度正式宣布成立百度文心投资基金,规模10亿元,重点投资和孵化大模特领域优质创业公司,为其提供一站式资源包括资金、技术、人才。 与此同时,百度文心杯创业大赛启动,致力于寻找大模型时代的“改变游戏规则的创始人”。

随后9月中旬,AI生态软件基础设施提供商中科嘉禾进行工商变更,新增百度旗下三亚百川致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为股东。 近日,百度投资无文新琼,引起业界关注。

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投资大型模特公司方面也不吝啬。 10月17日,前搜狗CEO王小川创办的百川智能透露,已完成A1轮战略融资,阿里、腾讯、小米等参与投资。 不到一周,智浦AI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,投资方包括美团、阿里巴巴、腾讯、红杉等。

6月中旬,北京盛树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工商变更,新增蚂蚁集团旗下上海云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、百度旗下三亚百川致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为股东。 同时,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100万元增加至约人民币114.29万元,增长约14.29%。

据悉,神树科技由RealAI、蚂蚁集团和BV百度创投联合孵化。 核心成员主要来自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。 是国内最早布局多模态通用大型车型的团队之一。

腾讯还向更多大型模型公司提供了资金。 6月1日,据路透社报道,国内通用大型模型初创企业MiniMax完成新一轮融资超2.5亿美元。 本轮融资有腾讯相关主体参与,参与投资可能为4000万美元。 。 几乎同一时间,深研科技发生工商变更,新股东包括腾讯旗下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、腾讯旗下欣欣向荣教育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。好业等
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“BAT”在大车型领域的投资表现相当融洽。 圣树科技获得了阿里巴巴和百度的入股,智普AI获得了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支持。 此次投资无文新琼,可能是腾讯与百度在大模型领域的首次合作。

大型号是不是有点多?

“截至10月,国内已发布大模型238个,相比6月份的79个,四个月内增长了三倍,但与国外数十个基础大模型和数千个AI原生模型相比,在应用方面国内AI原生应用数量还很少。”11月15日,在深圳2023西丽湖论坛上,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谈到国内AI行业现状时表示。

李彦宏表示,在AI原生时代,我们需要100万个AI原生应用,但不需要100个大型模型。 他认为,很多行业、企业甚至城市都想从零开始训练自己的特种大模型,但特种大模型不具备智能涌现的能力,价值非常有限。

此外,AI社区Hugging Face的CEO Clem最近发推,对2024年的AI做出了六项前瞻性预测,其中两项是这样的:一家自吹自擂的AI公司可能会破产或被低价出售价格。 获得; 大众汽车将进一步关心人工智能的经济和环境成本。

关于第二篇文章,今年8月,据印度媒体Analytics India Magazine报道,OpenAI在2022年全年的损失已达到5.4亿美元,并且随着后续GPT-5等相关工作的开发,损失还将继续扩大。 该杂志认为“OpenAI可能会在2024年底破产”。

尽管业内不少人表示OpenAI破产是“无稽之谈”,但OpenAI的“烧钱”早已成为业界默认的共识。 至于大机型的商业模式和“赚钱”能力,目前业内似乎没有一家公司有特别清晰的路径,即使是微软、Adobe这样的国际巨头。

据《华尔街日报》报道,微软和 OpenAI 合作开发了一款 AI 代码生成工具 GitHub Copilot,该工具向用户收取每月 10 美元或每年 100 美元的月费。 不过,据知情人士透露,由于成本高昂,微软平均每个用户每月损失超过20美元,部分用户甚至可以让微软每月“回扣”80美元。

把这些问题放到拥有200多款大车型的国内市场上,就直接指向:大车型是否太多了? 一批企业会被淘汰吗?

11月22日,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、研究院院长彭文生在《财经》2024年年会:预测与策略上发表演讲表示,全球大型模型数量增长仅在中国和美国州和其他国家的总和。 它跟不上中国和美国的步伐。

“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一个蓬勃而快速的迭代周期,最终会根据技术和商业的限制而趋同。” 12月初,阿里云CTO周敬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现在有200多个大模型可以感受到国内技术界对于这项技术的积极态度,这也代表了技术界的反应速度。 当他回顾今年一月份的时候,大家的心情还是很消极,感觉和海外国家有很大的差距。 到了12月,这种感觉已经不复存在了。

周敬仁表示,目前大家更关心的是模型本身及其能力。 在To C和To B应用方面已有一些探索,但尚未达到井喷状态。 他预测:“也许我们会看到这一领域创新形式的发展。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,我们将讨论各种应用以及模型如何帮助C和B。”

未来,他相信整个市场和心态也会做出优胜劣汰的选择。 “今天没有对错,生态的好处就是会收敛,最终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。”

综合自界面新闻、猎云网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