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冬测,车企、评测机构各执一词
冬试时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这比前段时间何小鹏和余承东的“AEB”之战精彩多了。
为什么这么说?
1. AEB争议更多的是一个技术问题。 两家车企的讨论会促进行业某些技术的快速发展,这是一件好事。
两家公司最终和解了。 卦大而正,但消费者参与度不高。
2、冬季测试争论范围空前广泛,涉及50+新能源车型、39家车企。
此外,已经有3家车企陷入困境。
余承东提问:欺骗性测试误导公众;
长城汽车:要强硬吗? 爆料? 揭露真相? 得看长城才干。
吉利杨学良:我也认为评估过程不科学、不严谨,结论也没有说服力。
目前,这是仅有的三家正式响应“冬季测试”的车企。
在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之前,冬季测试结果一度让小编对文杰新M7的续航产生了怀疑。
随后,AITO汽车回应称,“正式测试前,车辆共进行了空调加热71分钟,车内温度达到24摄氏度后,继续加热了40分钟……”
小编再次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车帝。
但现在,懂车的皇帝却给出了非常讽刺的回应!
东车地原创文章称,2023年东车地冬季测试所有项目均采用统一测试标准,符合用户冬季极寒环境下的用车场景,不会有差别对待。
目前,《懂车帝》冬季测试正在进行中。 12月14日上午9点,Undercar将在漠河举办2023年冬季测试开放日。 诚挚邀请各参展车企现场观摩。 我们将现场直播整个过程。
这……
车企和评测机构各有各的看法。 一次又一次的操作,让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已经分不清谁对谁错了。 但它至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谁掌握了舆论,谁就掌握了主动权。
在事实未完全揭晓之前,小编有几点需要澄清,大家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。
1、2023年3月,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《“第三方评价”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》。 经过对12个互联网平台7类共350个“第三方评价”账号进行体验调查发现:
93.1%的“第三方评价”疑似评价标准存在问题,其中不乏缺乏评价标准的主观评价;
55.7%的“第三方评测”涉嫌“业务与测试一体化”、“用业务支撑测试”的模式,公平性难以保证。
2、汽车专家发布冬季测试视频后,某车企发起文案铺天盖地的营销活动。
3、冬天确实对新能源汽车不友好,不然也不会出现“有轨电车不经过山海关”的魔咒。 至于续航上的折扣,影响因素太多,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。
懂车的皇帝这篇文章一发出,车企顿时颤抖起来。
这是关于强硬。
做一个假设...
这两天车企肯定要开会,甚至可能会去漠河进行测试。
至于懂车的人,就抓紧这几天,多做几次冬季测试吧。
另外,这件事从发展趋势来看也不是什么坏事。
如果了解车迪冬季测试后,车企默认沉默,说明冬季测试结果正确,那么就证明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冬季“拉肚子”的普遍现象,虚假宣传严重。
如果懂车的皇帝在三大车企发声后依然保持沉默,那就意味着国内的第三方测试已经很糟糕了。
如今,懂车的皇帝毅然选择了硬碰硬,车企也没有妥协。
无论最终结果如何,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幸事。
因为不涉及肮脏的“营销卷入”,只有对数据的质疑和反问。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,新能源汽车企业必将更加关注“冬季”驾驶。
今年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是智能驾驶和价格,也许明年会关注“冬季续航”。
最后,我希望这样的相互质疑能够多一些,对抗能够更加激烈一些。
多用真实数据说话,少用言辞。
这不仅会督促车企更加注重产品质量,少做虚假宣传,同时也会对第三方评测机构形成反制约,让消费者接收到更加真实有效的产品信息,避免陷入陷阱。
海量信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